顏桂海 文/攝 時下,梧州開通了直飛北京的航班,搭飛機往北京旅游非常方便。其中,游覽盧溝橋,接受愛國主義教育,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 那天,我們到北京市區(qū)后,從廣安門附近搭公交車前往盧溝橋,經(jīng)過30多個站約十公里距離,就到了中外聞名的盧溝橋。盧溝橋是中國近代史上重要的革命文物,是歷史悠久的著名古跡。建于金代的盧溝橋既是北京的一處名勝古跡,名揚中外,又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,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1937年7月7日夜10點,日軍在距北京城十余公里的盧溝橋附近進行軍事演習(xí),爾后詭稱有一名士兵失蹤,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,遭到中方拒絕后,遂向宛平縣城和盧溝橋開槍開炮,一手制造了“盧溝橋事變”。從此,中國人民在這里揭開了抗日戰(zhàn)爭的序幕。 盧溝橋因橫跨盧溝河而得名,盧溝河又稱桑干河。據(jù)導(dǎo)游介紹,盧溝橋建成至今已有整整830年歷史,是一座十一孔的聯(lián)拱石橋,古代用了整整三年時間才建成,在當(dāng)時確實是一樁極為重要的創(chuàng)舉。盧溝橋得以完整地保存到今天,是非常寶貴的。 我們行走在橋上,可以感知得到這座大橋的基礎(chǔ)結(jié)構(gòu)以及橋身的建筑十分堅固,幾百年來歷經(jīng)無數(shù)次狂濤怒浪的沖擊,仍巋然不動。行走在這古橋上,會令人產(chǎn)生更多遐想。至于附近一帶的自然風(fēng)光,從史上流傳下來的“盧溝曉月”這景色,至今還會引起人們“送人幾度出京華”的歷史遐想。燕京八景之一的“盧溝曉月”,原為金章宗題名,現(xiàn)在保存下來的碑刻是清朝乾隆皇帝的手筆,金朝詩人趙秉文有這樣一首詩:“河分橋柱如瓜蔓,路人都門似犬牙。落日盧溝溝上柳,送人幾度出京華?!?/p> 什么是“落日盧溝”呢?原來,它是指京城送客到盧溝橋時,已是日落西山的黃昏時候,要在橋鎮(zhèn)留宿一夜,待翌晨曉月殘掛的時候才行分別?!皽仙狭庇小罢哿泟e”之意,這是我國古代送別的一種禮俗。 至于點綴在大橋望柱485只千姿百態(tài)的大小石獅,更令人贊賞不已。盡管其中有的是后來修補的,仍然不失原貌。大橋西頭左右兩排欄板望柱的最后一對石獅,形態(tài)古拙,十分逼真,被體形肥碩的兩只石象各自用頭部牢牢固定下來,獨出心裁的藝術(shù)形象,傳達給過往行人的是一種幽默感,可以看得出當(dāng)初營建這座大橋的工匠,是何等熱愛生活、富有情趣。盧溝橋的精美石刻藝術(shù),望柱、欄板上的石獅、花紋,素來為人們所稱道,那眾多的石獅,有的低著頭,有的挺著胸,笑的,怒的,個個形態(tài)不一,大大小小,神態(tài)各異,耐人察看欣賞,耐人尋味。 為了欣賞“盧溝曉月”美景,那晚,我們投宿在盧溝古鎮(zhèn)。那晚正值臘月十八,寒風(fēng)明月相伴,充滿詩情畫意,我們踏著寒冷的月光,行走在盧溝橋上,只見一輪圓月從京城東邊慢慢升上來,抬頭賞月,河的上下游,視野更深遠。憑借著滿地月光,可清楚看到清碑亭上乾隆皇帝當(dāng)年書寫的“盧溝曉月”四個大字,也可依稀也辨認(rèn)出了在橋西碑亭上乾隆書寫的“察水定河”的一首五言律詩,橋下的桑干河,因為河水結(jié)冰,雖沒能見到波濤洶涌的壯美場景,但汩汩有聲且充滿旋律的河水,在寒夜明月的映照下,波光粼粼,映襯著夜空。此時,看到披著曉月銀光的盧溝橋,我情不自禁想起馬可·波羅對盧溝橋的描述:“這是一座無可比擬的、世界上最美的橋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