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長壽閣”夜景
????蒙山縣福壽文化歷史悠久,地方特色濃厚。在地名、姓氏、風俗、民居、衣飾、飲食、宗教、交往等眾多方面都輝映著福壽文化的光芒??h內百歲老人比例高,出現過120歲高壽奇人,出現過健在的百歲夫妻。該縣先后被評為中國中老年養(yǎng)生基地、全國長壽之鄉(xiāng),是名符其實的長壽之鄉(xiāng),也是全區(qū)首批“廣西特色旅游名縣”創(chuàng)建縣之一。筆者推薦幾處能體現蒙山福壽文化的景點。
????洲頭古榕,位于蒙山縣城北面,三榕樹冠相連,其形若傘,盤根錯節(jié),蔭蔽面積上千平方米,已有千年樹齡,中間最大一棵要十幾個人才能合抱。古榕粗壯的樹干棱角嶙峋,布滿苔蘚,倍顯蒼老挺拔。千百年來,人們一直將古榕視為神樹。逢年過節(jié),人們紛紛到古榕樹下祈福,希望得到神樹的保佑,樹干上貼滿了祭拜的紅紙。現在,洲頭古榕已經開發(fā)成為古榕公園,游客到古榕樹下都會轉上三圈,念上兩句“福壽詞”,古榕樹下走一走,健康長壽跟我走;古榕樹下轉一轉,幸福美滿把家轉。
????長壽風雨橋,位于穿城而過的湄江河上。據《永安州志》記載,此橋原名西關橋,始建于明代,后累次被洪水沖毀,累次重建并一再改名。嘉慶六年,知州玉麟將橋址移至城南再次重建。傳說大橋剛剛建成就遭遇大洪水,而大橋完好無損。洪水退后,人們在橋下發(fā)現一只大石龜,便認為是神龜保護大橋。龜是長壽之物,玉麟認為“橋既福壽于人,亦必長壽”,就把橋名改為長壽橋,沿用至今。上世紀九十年代,政府將橋拓寬建成風雨橋,請著名書法家王光英、啟功分別在橋東橋西書上“長壽橋”三字,在橋兩頭由名人撰聯,其中東橋頭對聯為蒙山籍武俠小說大師梁羽生所撰:長劍高歌,湄水長虹輝劍氣;壽星微笑,蒙山壽域應星文。對聯字里行間體現蒙山壽文化。前幾年,縣政府對風雨橋進行仿古裝修,更加突出壽鄉(xiāng)的福壽文化。風雨橋的橋頂、橋面、橋廊書上數百個古今名人書寫的不同字體、不同風格的“?!薄皦邸眱蓚€字和福壽圖案,其中不少是蒙山籍人的手跡或與之有關。
????長壽閣,位于長壽橋下100多米的湄江西岸,是蒙山縣為建設精品城鎮(zhèn)而新建的一個景點。閣樓共五層,高約25米,突出中國古典建筑風格,典雅、端莊、美麗。長壽閣造價650多萬元,全部向社會募捐,政府不花一分錢。蒙山社會各界踴躍捐款建壽閣的熱情,充分說明了壽鄉(xiāng)人民對長壽的向往。
????長壽閣作為公共活動場所,與另一景點聚福樓隔江相望,與上游的長壽橋交相輝映,進一步打造蒙山福壽文化。入夜,華燈初上,霓虹閃爍,以長壽橋、長壽閣、聚福樓為核心的濱江公園沐浴在五顏六色的燈光海洋中,這是小城蒙山最美的時刻,到蒙山旅游觀光的游客無不為此贊嘆不已。(黃勝林 文/攝) |